三宅設計的工作方式,讓曾經在日本設計公司工作的我大吃一驚
三宅設計的工作方式,讓曾經在日本設計公司工作的我大吃一驚
大家好,我在之前的文章稍微提過還在日本時,我也是在設計公司擔任業務,所以三宅設計是我待的第二家設計公司。
而這次就要來說說待過設計公司的我,來到三宅設計後,出現「一樣都是設計公司,沒想到工作方式會差這麼多!」像這樣感到驚訝的地方。
感覺當三宅設計的客戶有點辛苦耶!?
我以前的公司在設計作品時,如果客戶有提供資料,我們就會利用那些資料來設計,這是最常見的工作模式。然而加入三宅設計後讓我吃驚的是,即使客戶說「放上這些內容就好。」我們也會詢問「這次的製作目的如果是為了○○,那麼有這方面的資料效果會更好,能不能提供呢?」像這樣直接的要求客戶配合,或即使客戶提出精心準備的風格資料,表示想要設計成那個樣子。我們也會先詢問為什麼會想要那樣的風格,有時候甚至會做出與客戶設想完全不同的設計方案。
剛開始的時候,我會覺得「客戶都說只要放那些內容就好,我們還要客戶準備這些資料,不會讓客戶覺得很麻煩嗎?」或是擔心「客戶想要的是那種風格,我們卻提出完全不一樣的建議,這樣好嗎?」對於客戶端的負責窗口來說,一開始提供資料的確會有點麻煩,但我已親身體驗,如果能在案子初期有這樣的準備,不但能縮短製作時間,成品的品質也會大不相同。實際上,設計公司與客戶之間最常聽到的爭議就是「原本設計公司依照客戶要求,把想放進去的資料放入並加以設計,但客戶不斷『追加這個、追加那個、仔細想想還是整個改掉好了。』實際照客戶要求追加後,因為要調整的部份真的變太多,所以必須追加設計費用。而對客戶來說,設計公司不但沒能拿出讓人滿意的設計,卻還必須多付費用,實在是無法心甘情願地接受。」其實像這類的爭議,只要雙方先釐清設計目的,由設計公司站在專業的角度,請客戶提供更多更適合的資料,或許就能防患未然了。
現在我的目標是成為一名能主動思考,對於客戶及其消費者何種是必要資訊或更合適的呈現方式。勇於提出各種疑問並請對方窗口協助配合的業務。然而,提出和客戶想像中不同的提案,是為了提供消費者更好的使用經驗,而非滿足客戶當下的需求,換句話說其實是為了客戶的利益著想。所以我也希望能夠提升自己的提案能力,勇於提出更好的建議。
確認再確認,然後還是確認
自從我加入三宅設計,前輩便十分強調謹慎確認以防萬一的重要性。以下兩個例子,就是我在加入三宅設計後才第一次經歷的「確認」工作。
印刷品交貨前,會先送回三宅設計的辦公室,由負責的業務檢查後才交貨。剛進公司的時候,這件事帶給我很大的衝擊。透過樣品確認成品的顏色,這是設計公司的基本工作,但實際要交貨的印刷品還要由業務負責人檢查後才寄出,我想就算是在日本,也很少會有採用這種作法的設計公司。雖然有時候即使經過驗貨,可能還是會有沒注意到的瑕疵,但是親眼確認成品的狀態、以什麼樣的形式送達客戶,我想就可以避免很多問題。
除此之外,三宅設計對於要用在印刷品上的翻譯內容,也都會經過公司內部確認。我以前待的日本公司在委託外部翻譯公司翻譯後,因為公司內部沒有核對譯文的作業模式,所以會直接使用收到的翻譯稿。因為這樣的做法,我曾經遇過客戶把東西拿給母語使用者看時,對方表示內容不知所云的狀況。當然,翻譯公司是專業人士,會完成品質很好的譯稿。然而,像是日文這種麻煩的語言,時常會有「主詞或受詞寫得不明確才符合日文習慣」的狀況,這樣寫出來的日文原稿常常會發生只有了解文章背景的人才有辦法正確理解,或是因為忠於日文原文翻譯,結果變成一篇中文母語使用者看不懂的文章。因此在三宅設計,即使設計中只有一小部份需要翻譯,也會附上前後文或告知譯文會使用於何種產品上;收到的譯文也會同時經過公司內部的日本人與臺灣人多方確認。必要時還會先跟翻譯公司確認疑點,然後才會採用。因為我們認為,如果譯文能夠由了解設計與客戶的我們再次確認,將會更適合整體設計並提高成品品質。
以上就是雖然在其他設計公司待過,但我在加入三宅設計卻感到驚訝的事。當然,即使同樣都是設計公司,公司的規模、服務地區或客戶行業領域等都不一樣,適合的工作模式也會有所不同,無法以偏概全評論作法的優劣。然而,如以工作上的確認來說,我在日本出生長大,我認為可能對的做法,在臺灣不一定就行得通,所以為了減少這樣的差異,最好還是徹底確認為佳。在活用以前日本設計公司工作經驗的同時,我也會抱著在新環境中從頭開始的心態,學習如何成為三宅設計的業務!
三宅設計是設計的專業團隊,憑藉著在日本和台灣所培養的經驗,透過平面設計與網站設計,幫助客戶解決煩惱,歡迎洽詢指教。
>MIYAKE DESIGN OFFIC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