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奮鬥的人們 vs AI智慧翻譯
481 View
在國外奮鬥的人們 vs AI智慧翻譯
大家好!我是在臺北三宅設計擔任業務的石村。
三宅設計是設立於臺灣的廣告公司,在公司內部的溝通主要是以臺灣的繁體中文。我們日籍員工也努力透過中文與公司內外部溝通交流。對於在臺灣生活已邁入第九年的我來說,在各方面都已經很習慣了。話雖如此,對我來說中文畢竟是外文,目前我仍然需要字典App或Google老師來輔助。今天這篇文章,我想聊聊像我們這樣在國外工作(或和其他國家合作)的族群,以及以Google翻譯為代表的AI智慧翻譯!
1. 自動翻譯的AI化
我不太確定「自動翻譯的AI化」的說法是否正確,如果說錯了,還請大家見諒!我想表達的是,其實Google的日文翻譯精準度,大概在幾年前開始急遽上升,改善的程度甚至會讓我覺得「咦?這是不是真人處理的?原來這就是所謂的AI嗎?」雖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感覺,不過以往如果說到Google翻譯,因為它的日文翻譯實在直譯過頭,爛到我都把它視為”搞笑梗語產生器”(對不起,Google先生)。不過,最近的精準度卻變得很高,讓我感到非常驚訝!當然翻譯得並非100%完美,還是有一些部分會散發出「啊,有點像機器翻譯」的感覺,不過精準度和以前相比,已經好到會讓人有種哆啦A夢的翻譯蒟蒻也有機會實現的感覺。
Google翻譯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我好奇地研究了一下,相較於過去透過文法規則與統計數據運算的做法,新的模型改為使用深度學習與大數據來學習上下文,從文章整體的角度進行翻譯,成功使翻譯功能的表現獲得顯著提升。簡單而言,就是過去會先將句子切成數個片語,然後再逐一翻譯片語,而現在則是利用大數據,根據上下文進行翻譯。技術方面的事我並不瞭解,所以細節就不多談了,重點是翻譯的精準度已經因為全面轉向AI化,而獲得大幅提升(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上網搜尋看看喔)。
不過,像這樣親眼見識到AI技術的進步,我想每個人都會開始在意起類似「這些工作不久後會被AI取代」之類的事情。如果Google翻譯的精準度不斷進步,已經到了和同步口譯同等級、哆啦A夢的翻譯蒟蒻成真……從事口筆譯的人想必會大受影響……。
而我腦中不時地閃過這樣的念頭……假如未來日本客戶都能毫無阻礙地透過AI翻譯和臺灣當地人用中文溝通交流,一向以「在臺灣提供日本的設計服務!」為招牌的三宅設計不就失去存在的意義了?!
2. 社會將不再需要在國外奮鬥的人們與公司?!
在實務上,口筆譯者或像三宅設計這樣在國外提供服務,包含協助在臺、日公司與在地公司的協調合作,未來是否會被AI翻譯工具取代而消失呢?對於這點,其實我個人認為可能性非常低。因為目前AI翻譯所能提供的服務,只能將表達的內容直接轉換成另一個語言。
舉例來說,翻譯小說時,不能只是單純轉換眼前看到的字詞,對吧?我雖然不是翻譯師,但即使從外行人的角度來看,也能輕易想像,譯者除了考量文章的脈絡、文化與背景等所有因素外,還必須在不破壞原文世界觀的情況下,採用能夠吸引讀者的文筆或表達方式(這麼說來,村上春樹的小說要翻譯成外文應該格外不容易……他那獨特的日文表達方式要如何翻譯成外文傳達世界觀呢……譯者真的都好厲害呀)。
我想在不久的將來,當然有可能會看到日本公司運用AI翻譯跨越語言藩籬和臺灣公司合作。然而,我發現從事跨國生意時,成為瓶頸的並非只有語言,還有商業文化與習俗,許多時候,後者的難度往往比語言藩籬更難克服。而三宅設計也是如此,對於在海外當地為日本客戶提供服務的公司來說,其核心優勢在於能在兩國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樑。瞭解雙方的文化習俗、實際情勢,知道如何真正觸及當地目標族群,並據此提出企劃或提案,這樣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優勢。這些層面絕對不是單純熟知當地語言就能自動掌握,除非真正進入並親自體驗當地的生活與生意,否則是相當困難的。對日本人的思維來說是正確的想法,實際上在當地可能毫無效果、根本行不通,反之亦然;我認為要讓AI學會這些並且能夠實際運用,應該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3. 結論
如果只需要將眼前的文字轉換成其他語言,可交由AI翻譯代勞,但若要將必須進一步瞭解當地文化或生意才能進行的溝通任務完全交給AI,就現況而言,我認為是言之過早。雖然文章寫著寫著自己多少鬆了一口氣,不過這也讓我感到不能就此放鬆大意,必須更加努力精進自己才行!
三宅設計是設計的專業團隊,憑藉著在日本和台灣所培養的經驗,透過平面設計與網站設計,幫助客戶解決煩惱,歡迎洽詢指教。
>MIYAKE DESIGN OFFICE TOP